1874年4月15日至5月15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道35号纳达尔工作室举办了一个由30位艺术家参展的以绘画、雕刻、版画作品组成的题为《无名画家展览会》(即印象派第一届联合画展)。
其中有位叫克劳德•莫奈的画家展出了一幅描绘哈佛港晨景的油画《日出•印象》。
当时,人们很不理解这些画家的作品与创作思想,便带着嘲笑的意味把具有这种倾向的画家们说成是“印象派”。
对此,这些画家再办展览时也索性取名为《印象派展览会》了。
海派文化现象凸起
1886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在巴黎拉斐德路1号举办最后一次联合画展(即第八届联合画展)之后,便结束了这一在世界绘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一页的学术运动。
差不多又过了几年,到了1890年左右,印象派画作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并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在东方,在上海也有一种格调清新,富有生气,颇受好评的新画风凸起,这就是以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人为代表的“海派绘画”。
其中,有一些人也曾经走过上海的“拉斐德路“(淮海路)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文化现象。
是谁传播了印象派?
然而,印象派与中国的美术发展有什么关系,它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人在中国传播的呢?
话说印象派在1886年举行最后一次展览的第二年(即1887年),有一个东方人、一个年轻的日本人来到巴黎学画,他叫黑田清辉,他6年学成(即1893年)之后回到日本,成立了影响巨大的“白马会”。
又过了12年(即1905年)一位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赴日学画,他不仅成为了黑田清辉的追随者,而且连续两次参加了“白马会”展览。他就是李叔同。
这样,李叔同事实上成为最早接受印象派影响的中国画家。
真正传播并进行印象派画风创作实践的是紧接着李叔同赴日的留学生。他们是关良、陈抱一等名家。
而印象派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推波助澜者则是刘海粟。他秉承了“海派”创新开拓的精神,在1919年出版的《西洋风景史略》中,比较详细地介绍印象派。
稍后,有关介绍印象派的著作便开始多了起来。其中,以国立艺术院艺术史教授林文铮为代表。
由于这些先行者的传导作用,在1929年举行的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展出了不少有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从此,有更多的画家醉心于印象派风格的创作。在当时被称之为“新派画”。
影响着中国艺术家
上世纪中叶,中国画家主要受苏联画风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了世纪初对印象派的正确而直观的看法,而接受了苏联式的“印象派”画风,比较典型的是马克西莫夫的外光教学模式,这又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文化现象。
这一时期,有几位对印象派在中国的继续推广起着重要作用的艺术家:周碧初、卫天霖、吴冠中等。
这一时期有意义的事件是: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了“印象派艺术研讨会”。1959年《印象派画史》翻译出版,还有出版了林风眠撰文的《印象派的绘画》一书。
想起百年前的他们
有趣的是,印象派自上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之后,几乎没有一幅真正的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来到中国展出,可到1982年,则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企业家藏画展》,在北京展出。
展品中有印象派大师马奈、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德加等数十件作品。
使印象派在中国亮出了真正的面貌。
这之后,有更多的人出了国门,来到巴黎、来到世界上能够看到印象派大师作品的地方去观看印象派作品和学习印象派大师作品。
如今《法国国家收藏品中的印象派珍品展》的51幅作品到上海展出,使我们想起一百年前的李叔同、关良、陈抱一等人。
发表于2004年12月6日《新民晚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